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-脱岳裙子从后面挺进去在线观看-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-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

中國取消1291億顆芯片訂單,臺積電恐成最大輸家

來源:| 發(fā)布日期:2023-05-16 13:49

根據海關最新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:2023年一季度中國進口芯片數(shù)量為1082億顆,同比減少了321億顆,加上2022年減少的970億顆,累計減少1291億顆芯片訂單。

可以看出,中國芯片產業(yè)對海外的依賴度正在快速的降低,未來“砍單”趨勢將會成為常態(tài),這對芯片代工廠來說并不是好消息。

美國的芯片起步早,積累了大量的專利及技術,近年來,開始頻繁修改“芯片規(guī)則”,其目的就是限制和打壓中國芯片產業(yè)。

要知道,中國是全球最大的IC芯片進口國,以2022年為例,全球芯片銷售額為4萬億,而中國進口額達到了2.88萬億,占比達到了恐怖的72%。

可以說,中國已經成為IC芯片產業(yè)最大的“金主”,并以一己之力養(yǎng)活了70%以上的海外芯片廠,然而中國卻幾乎沒有芯片話語權。

在這種局面下,唯有大力發(fā)展國產芯片,進行國產替代,才能保證國內各行業(yè)的需求。這種局面下,海外代工廠將一片哀嚎,而內地的中芯國際將成為最大的贏家。

海外巨頭開始節(jié)衣縮食

代工龍頭臺積電也扛不住了

臺積電是公認的芯片代工大王,長期掌控著50%以上的市場份額,但今年一季度表現(xiàn)疲軟。

根據臺積電報表:今年一季度,臺積電營業(yè)收入為1143億元,同比增長3.6%,環(huán)比減少18.7%。其中,3月營收328億元,同比下滑15.4%,環(huán)比下滑10.9%。

從營收平臺來看,僅汽車業(yè)務增長了5%,其他業(yè)務均出現(xiàn)下滑,高性能計算、智能手機、物聯(lián)網、通信設備和其他業(yè)務的收入分別下降了14%、27%、19%、5%和18%。

臺積電的賺錢能力有目共睹,但電子信息行業(yè)的不景氣,中國需求端的下滑同樣對其造成了一定的沖擊。

智能手機端,由于華為的缺失,蘋果、三星、高通開始明目張膽的“擠牙膏”,性能提升不足,毫無創(chuàng)新,導致消費者失去換機欲望,導致反噬。

許多網友表示,我的麒麟芯片還能再戰(zhàn)3年,做好了3年不換機的準備。如果華為得到臺積電的代工,將會快速刺激起一波換機潮。屆時,臺積電也會迎來一波增長。

但這只是假想,臺積電也不得不面對現(xiàn)實。不僅官宣暫緩高雄、南科等廠擴產,推遲訂購半導體設備,甚至還計劃削減2024年EUV光刻機40%訂單。

除了暫停擴產外,臺積電在薪資方面也做了調整,將原計劃10%的漲薪幅度降低至4%,但遭到了不少員工的吐槽,埋怨?jié)q薪幅度太小。

實際上,按照現(xiàn)在的情況,臺積電要不是擔心人才流失,不要說漲薪4%,恐怕直接要降薪了。

存儲芯片巨頭縮減投資開支

全球芯片存儲三巨頭三星、SK海力士、美光也紛紛下調2023年度資本支出。

美光表示,未來的存儲芯片需求和公司經營將面臨更嚴重的困難,將繼續(xù)削減投資計劃。預計2023財年的資本開支規(guī)模為70億美元,將比上一年下降40%。

SK海力士直接下調了80%,成為目前傳出資本支出修正幅度最大的內存廠商。

芯片價格的下跌也侵蝕了三星的收益,導致三星半導體利潤創(chuàng)下10多年來的最大降幅,但盡管三星表示:2023年的投資不會下降太多。但仍然采取了減產等方式來應對危機。

硅谷持續(xù)性大裁員:

硅谷一向標榜為世界科技中心,在芯片過剩,需求下滑下,開始了大裁員。

早在2022年,推特裁員3700人,占公司全部人數(shù)的50%;Meta裁員13%,近1.1萬人;亞馬遜裁員人數(shù)也突破了10000人;谷歌CEO要求各個部門必須裁員10%。

今年,英特爾、高通、蘋果也加入了裁員大軍。

英特爾宣布裁員1.05萬人,占員工總人數(shù)的10%左右;高通宣布全球裁員5%,移動部門將裁掉約20%;蘋果CEO庫克表示,裁員將是最后的方案。

不到一年時間,硅谷就裁掉了近20萬員工,而且裁員浪潮還在繼續(xù)。

縮減投資、降薪裁員、推遲計劃,總有一款適合你,代工、設計、ODM,無論何種模式都逃不掉。這就是海外巨頭的現(xiàn)狀。

與海外巨頭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內地的中芯國際,斥巨資建設多家芯片代工廠,外媒甚至直言:中芯國際贏麻了!

中芯國際擴大投資

中芯國際是內地芯片代工龍頭企業(yè),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,總部位于上海浦東,是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。

中芯國際目前主要產能為28nm、14nm等成熟工藝,7nm技術開發(fā)完成,但尚未完成風險試產。

2022年中芯國際營收約500億人民幣,僅為臺積電的1/10.為了實現(xiàn)追趕超越及國產替代,中芯國際開始了“逆投資”。

公司先后成立了中芯深圳、中芯京城、中芯東方、中芯西青四家子公司,在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天津建設新工廠,擴大產能。具體如下:

1、在北京,子公司中芯京城投資500億元,在北京亦莊建造12寸晶圓廠,計劃2024年量產。

2、在深圳,子公司中芯深圳建造了28nm芯片制造廠,產能為4萬片/月,主要為驅動芯片、電源芯片;

3、在上海,子公司中芯東方建造了12英寸晶圓廠,投資88.7億美元,月產能10萬片/月;

4、在天津,子公司中芯西青投資75億美元,建造12英寸晶圓廠,產能為10萬片/月,聚焦通訊、汽車電子、消費電子、工業(yè)等領域。

這些產能70%給國內企業(yè)使用,30%為海外客戶提供。既可以共享,也可以滿足動態(tài)需求,甚至包括特定細分市場。

截止目前,中芯深圳已進入量產,中芯京城預計下半年進入量產,中芯東方預計年底通線,中芯西青還在建設中。

預計到2024年,新建晶圓廠可以實現(xiàn)月產能6.8億顆芯片。

很多網友表示不解,現(xiàn)在芯片產能過剩,價格正在下跌,此時建設新工廠不是要賠錢嗎?

實際上,正是因為全球芯片產業(yè)的不景氣,設備、材料、人才更容易獲得,而且價格更低。

此外,我國對芯片的需求非常大的,中芯國際的產能可以大幅降低我國對海外芯片的依賴。同時,還可以打擊對手囂張的氣焰。

突破7nm可實現(xiàn)95%的芯片供給

成熟領域擴張的同時,我國還在積極研發(fā)7nm芯片制造技術,一旦實現(xiàn)量產,可以滿足95%的應用場景,如果芯片堆疊技術成熟,甚至可以達到100%。

7nm芯片量產,需要制造技術,設備和材料。

制造技術方面:

中芯國際CEO梁孟松已經公開宣布,公司完成了7nm技術開發(fā),只待EUV光刻機。

梁孟松,電子工程學家,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,畢業(yè)于美國加州大學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,其導師是舉世聞名的FinFET發(fā)明人胡正明。

梁孟松先后就職于AMD、臺積電、三星、中芯國際,在芯片制造方面有著極強的技術理論、實踐經驗和管理能力。

梁孟松曾助力臺積電在130nm工藝上擊敗IBM,帶領三星電子在14nm工藝擊敗臺積電,帶領中芯國際3年實現(xiàn)28nm到12nm的跨越式發(fā)展。

至今,在美國專利局的資料庫里,有梁孟松參與發(fā)明的半導體技術專利有181件,全部都是最先進、最專業(yè)、最重要的先進制程研發(fā)。

國內外專家坦言:7nm擋不住梁孟松!

設備方面:

刻蝕設備、薄膜沉積設備、測試設備、清洗設備、機械拋光設備已經做到了部分或大部分國產替代。只需要攻克EUV光刻機,即可實現(xiàn)7nm芯片量產。

EUV光源方面,長春光機所已經實現(xiàn)了突破,并且得到了中科院前院長白春禮的高度肯定,足以證明其不是“樣子貨”,而是達到了“可用”級別。

光學鏡片方面,長春光機研發(fā)的反射鏡系統(tǒng),鏡片上涂有誤差小于0.1nm的金屬反射膜,基本符合EUV光刻機標準。

雙工臺方面,華卓科技和清華大學研發(fā)的雙工作臺達到了5nm精度,與ASML的2nm已經很接近。

可以預料,未來3-5年,國產EUV光刻機樣機就會問世。

材料方面:

半導體材料長期被日本廠商所壟斷,19種關鍵材料中有14種是日本制造的,這14種材料的出貨量達到了50%以上。

經過多年的研發(fā),我國企業(yè)在半導體材料方面也有了很大進步,涌現(xiàn)出了滬硅產業(yè)、南大光電、江豐電子等一批優(yōu)秀的半導體材料企業(yè)。

但在核心材料光刻膠方面,始終無法突破。據悉,目前EUV光刻膠仍被日本企業(yè)壟斷,國內企業(yè)僅達到了ArFi級別,尚未達到EUV級別。

總的來說,國產芯片在進軍7nm道路上愈行愈遠,不久的將來,必然會實現(xiàn)7nm芯片的量產,屆時國產芯片將實現(xiàn)95%的自主率,而海外芯片企業(yè)將一片哀嚎。

寫到最后IC采購網永芯易小編想說

中國取消海外芯片訂單,對海外芯片代工廠是一次有力的反擊,隨著國產芯片進一步的發(fā)展壯大,取消訂單將成為“新常態(tài)”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國內芯片代工企業(yè),尤其是中芯國際將成為最大贏家。